1月18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半天会谈。
这是两人两年来的第四次沟通、首次面对面交流,也是2023年中美第一次谈。
刚开年不久,中美两个大国的会谈,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号?谭主的朋友——总台记者杨春一直在现场,他分享了几个细节,很值得品味。
多个“第一”引关注
观察人士在谈及此次会晤时,不约而同注意到几个“第一”。
这是刘鹤与耶伦的第一次面对面会谈,也是三年来中美两国最高级别经济官员的第一次会晤,同时还是去年11月中美元首会晤后两国之间的最高级别接触。
舆论指出,刘鹤与耶伦在过去两年曾有过几次视频会晤,但面对面会谈还是头一回,这显然有着“云端”难以取代的效果。
全球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斯通布里奇集团的负责人艾米·塞利科指出,线下聚首意味着双方可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分歧进行直接对话,对中美关系意义重大,“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
而双方的沟通也确实达到预期效果,缓解了外界对中美关系紧张加剧的担忧。
从时长上看,央视总台记者透露,会晤进行了约3小时(美媒称约2小时半),超出原定时间,并且是因为耶伦需要赶飞机而停止的——否则双方有意愿谈得更久。
从气氛上看,各方总体评价是积极融洽。央视总台记者透露,两位官员从握手到坐下后的开场寒暄,至少持续七八分钟。刘鹤在合影时面带笑容,张开双臂,显得自信而开放;而耶伦此次并非专程参加达沃斯论坛,在访问非洲前“绕道”来瑞士的主要目的似乎就是与中方会面,显示出美方的积极态度。
从效果上看,中方形容此次交流“专业、深入、坦诚、务实,富有建设性”。美国财政部也认为会谈“坦诚、务实并具建设性”。不少外媒捕捉到一个细节:刘鹤和耶伦利用茶歇时间,移步至房间一端,只带随身翻译进行“私聊”。在工作人员问二人是否可以重新开始正式会议时,提议遭到拒绝,因为私下谈话“进行得很顺利”。
从议题上看,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就全球和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等交换意见。
中方的官方新闻稿中写道:双方同意在双边及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与此同时,中方也表达了对美国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的关切。
而美国媒体则聚焦耶伦和刘鹤所取得的一些共识。耶伦在会谈之初就对刘鹤说:“虽然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我们会直接表达,我们不应该允许误解存在,特别是那些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这会造成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刘鹤则表示,必须着眼大局,努力妥善管控分歧,寻求共同努力维护中美关系总体稳定。
总而言之,两位官员的交流既包括开展合作的共识,也包括管控分歧的意愿。中方还欢迎耶伦今年适当时候访华,外媒预计访华时间可能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